新华日报报道我院实施的盐碱地改良成果 — 一年变身“吨粮田”
来源 : | 作者 : 转载 新华日报 | 时间 : 2023-10-26 | 709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测算,海璞1号实收产量每亩608.1公斤,盐稻18产量每亩659.7公斤!”10月20日,如东掘苴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千亩水稻田翻滚金色浪涛,饱满的稻穗压得稻秆弯下了腰。隆隆的马达声响起,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熟练地在田间做起“折返跑”,不到半小时,3亩水稻田收割完毕。田埂上,扬州大学衣学院教授戴其根等多位农科专家一字排开,见证收割全过程,现场测产验收。

“水稻亩产超过600公斤,小麦亩产近550公斤,这块盐碱地是不折不扣的‘吨粮田’。”现场专家组一致认为,眼前由盐碱地改良而来的“试验田”粮食产出水平已和普通粮田无异,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通过验收并具备复制推广条件。戴其根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开展吨粮田创建”,国家层面推动创建吨粮田,目的是挖掘现有耕地潜力,继续主攻粮食单产,这将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南黄海边的这片盐碱地给出了另一种可行“答案”。

现场收获喜讯,项目实施方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工作人员长舒一口气。从试播第一茬水稻、小麦,到土地年产超1000公斤,项目负责人陈澎军和同事们用了两年,“为这一天,吃再多苦,都值!”

“稻田的尽头就是海,可能放眼全国都找不到第二处这样的景色。”沿着3000余亩规整的“井字田”一路行驶,不到两公里就到达海堤。堤坝外,茫茫无垠的南黄海与堤坝内随风翻滚的金黄稻浪形成鲜明对比。

“要么看大海,要么望滩涂,满目所见,一片荒芜。”2017年,踏上这片滨海盐碱地时的场景至今令陈澎军记忆犹新,满地都是白花花的盐渍,芦苇都见不到一根。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极低,土质松散,遇水易板结,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温,几乎就是不毛之地。

盐碱地改良,难点在于如何“脱盐”。海洋院团队系统制定土壤“脱盐”、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建等一系列工程实施方案。但实际施工难度远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荒无人烟的滩涂没有一条水泥路,每日只能蹬着烂泥干活;渔民留下的棚屋就是他们的临时住所和指挥部,冬夜里四处漏风,冻得人直打哆嗦;为了获取作物完整生产数据链,每年都会有两三名成员不能回家过年;团队人员多是学地质出身,种田方面的知识都是边做边学。陈澎军坦言,项目实施初期,他既是土壤调研员,又是项目工程师,还担任选种育种员、水文观测员,“恨不得把自己拆成几个人,每天时间都不够用。”

多方查阅资料,借鉴其他地区对盐碱地改造经验,海洋院团队结合江苏沿海盐碱地特点,攻关一个个技术难点,总结出一套集地质调查构建水盐运移模型、生物质反应堆堆肥技术、微生物改良菌剂研发等于一体的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科技集成“技术手册”,其中不少技术和产品都是为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量身定制。几年前,团队自主研发的盐碱地改良肥一经推出,附近登门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开出高价收购。“我们自己都不够用,何况地还没改好,哪有心思搞‘创收’。”这件事更加坚定陈澎军和团队改良盐碱地的信心。

五年艰苦创业,沧海变为桑田。“盐碱地变丰产地,最快要多长时间?”记者问道。陈澎军伸出一根手指,给出肯定回答:最快一年,土壤含盐量从10‰到20‰降至2‰左右,平均有机质从近乎0提升至10‰,达到耕作标准,相比传统降盐技术节省3到4年。

说话间,陈澎军下到田间,伸手摘下一株稻穗向记者展示:“这种南粳5055号水稻就是普通耕地上种的水稻,在改良后的土地上也能长得很好。”2021年,示范区3000余亩改良田通过国家新增耕地质量验收,被列入永久基本农田范畴。截至目前,陈澎军团队的改良技术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3项,依托省地质局发布地方标准《滨海盐碱地生态化整治技术规程》。

“脱盐”成功后,更大的难点是控制“返盐”和保持肥力。海洋院团队使用生态反哺方式,放弃15%左右耕地面积,建立生物质护坡,种植田菁、碱蓬、盐蒿等耐盐植物,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同时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耕作层环境持续改善。

荒滩变绿洲,“新客人”纷至沓来。生物质护坡吸引野鸭、白鹭、长脚鹬等鸟类来此捕食歇脚。工作人员近来时常看到野兔、野鸭在田间穿梭。不久之前,来自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路过项目区,被无人机拍下……野生动物活动留下的粪便成了改良土壤最好的肥料。记者抓起一把田间泥土感受,无论从触感还是黏度,都与一般农田无异。

陈澎军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改造田每亩水稻养护费用大约1100元,比起普通农田多出300到400元。通过生物反哺方式稳定下来的土地,作物产量也会持续增加,亩产达到400公斤就能“保本”。

不远处,如东掘苴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第三期正在配建水利工程设施,预计2024年又有近5000亩盐碱地“蜕变”为耕地。“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广袤的盐碱地资源,为国家带来更多‘吨粮田’!”陈澎军语气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