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粮食安全,“海水稻”新品种测产创新高
来源 : | 作者 : 海洋院 姜夏烨 | 时间 : 2022-11-01 | 741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0月24日,海洋院实施的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项目区热闹非凡,一台台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上勾勒出了丰收图景。又是一年“海水稻”成熟时,通过几年的努力,海洋院又取得了新的成绩。除了通州湾原有近5000亩地块种植了“海水稻”,海洋院在如东掘苴垦区50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也推广种植了“海水稻”,经南通市农学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实收亩产达606.9公斤,实现了该地块首年种植首年丰收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该测产品种为海洋院正在实验研发的耐盐水稻新品种“海洋院1号”,该品种有望在三年内审定并全省推广,为我省耐盐水稻种植贡献种质资源。

 海洋院在南通的沿海滩涂开展盐碱地改良和海水稻种植已有七年。 2017年,海洋院试验种植“海水稻”获得成功,获得了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肯定,并亲自批示,要求 “科学规划,加大推动力度,强化科技支持,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院坚决贯彻李强书记批示精神,逐年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针对滩涂盐碱地特性,紧扣土壤改良过程中降盐、抑盐难题,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了包括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立体式生物质排盐、土壤团粒结构快速组建等十多项核心技术在内的、面向新增耕地资源的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体系,数个科研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并编制《滨海盐碱地生态整治技术规程》(省标),为全省盐碱地改良建立技术标准,为全省盐碱地改良和耐盐水稻种植推广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海洋院每年还承担国家和江苏省耐盐水稻区域试验项目,探索耐盐水稻新品种筛选,累计试验品种达二百余种。

 目前,海洋院一手抓科研实验,一手抓推广实践,已建成总面积近1.5万亩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二处,并已有部分滩涂改良到“吨粮田”标准,目前累计通过耕地质量验收面积达7000余亩。形成了以耐盐水稻为主体,小麦、玉米、油菜、大麦为辅,稻、鱼、鸭立体式全周期盐碱地(滩涂)生物种养模式,不但为我省经济发展贡献了“占补平衡”指标,使滩涂资源得到了合理、生态化利用,同时也为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在南通滨海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上,有两块“绿洲”赫然醒目,在这里,成就了海洋院地质人“沿海拓荒”的梦想,也承载了我省地质队伍建设“富强美高”新江苏的使命!